曾华伟

+收藏:http://huawei.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曾华伟笔下的闽山鹭水
2011-08-12    浏览(1489)        来源:曾华伟 官方网站

如果说,北地的苍山莽原、白山黑水和西部旷野戈壁、黄沙漫漫的寂寥空廓,让人不免对造化自然心生敬畏的话,那么,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碧水丹山的南国风光,则无疑令人感到亲近惬意,一如梦中的温暖他乡。造物慷慨地将北地的雄浑壮美与南国的清新俊秀同时呈现与世人领略,一方水土一方人所形成的中国山水画领域上的所谓北派与南派,自然情有可原,除此之外,尚有融合南北派的福建之风。闽地厦门画家曾华伟笔下的丹青世界,永远满眼的郁郁葱葱,空谷叠翠、水远山长。是否八闽这片灵秀土地上的丹崖碧树、石涧绿水和天风海涛、渔歌帆影,如永恒印记般铭刻在艺术家的心海,成为挥之不去的一种强烈体验和精神家园般的故土情结?传统中国山水画向以北至黄河、南至江南的风物为主流,福建的山水历来少有画家涉猎。事实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真正表现八闽山水,自杨(杨夏林先生)、张(张晓寒先生)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杨夏林先生立足闽南乃至福建的景物,开创了有别于当时任何一位画家的独特画风——“杨家样”,在传统审美意趣上,融入了深厚而独特的闽南地方血液,塑造山川风物体察入微、不厌其“繁”,形神兼备。并通过创办鹭潮美术学校,与张晓寒先生在教育上广为传播,福建山水画的独特面貌方得以逐渐在中国画坛清晰起来。作为福建当代山水画主要奠基人杨夏林先生的入室弟子,曾华伟秉承了老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其作品中可清晰得见“杨家样”的深厚功底。致合儒雅、隽秀雅致、清新朴华的画风,与八闽大地盘根错节、叶茂枝繁的苍天古榕、浪珠飞溅的鹭江潮涌、松涛飞瀑、礁岩耸峙、春山流泉……吻合得如此的恰如其分,体现出鲜明而浓郁的地域特点。然而,这种传承并非照搬式的重复,在“杨家样”的基础上,曾华伟的笔墨倾向更显率意和洗练,追求构图的整体而不仅仅是细节上的精细刻画,形式上则更为简约、概括,呈现出大气的自我风格与艺术境界。尤喜他所画古榕、大海,深植大地与惊涛拍岸的生生不息,引人振奋,荡气回肠。

“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说的是海滨小城——厦门的风情万种,也是曾华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诗意境界。2006年4月成功举办的“经典厦门——曾华伟山水画展”,画家将万石涵翠、鼓浪洞天、菽庄藏海等厦门二十处名景完整入画,史为首举,成为以笔墨丹青系统描绘厦门美景的第一次。此次画展作品独具匠心,每个景观都是经过精心的再创作,令人倍感熟悉亲切而新意盎然。作品精妙渲染出海岛的特定环境气氛,斑斓生辉、云影浮动,令人如梦似幻、浮想联翩。画面赋彩自成特色,明丽、和谐、新颖,体现富有时代气息和强烈地域性的特质。

“你越熟悉厦门,就会越想去亲近她,热爱她,会越想去表现她……这是我的心境”。也许,正是这种对家园故土近于痴迷的深深眷恋,驱使着曾华伟数十年如一日对这片熟悉土地孜孜不倦的描绘,并取得不俗成绩。他参与创作的《鹭岛新姿》巨幅长卷获首届厦门文化艺术奖之特别奖;绘制《鼓浪屿——日光岩》专用邮资图案被中国邮政录用;2006年4月18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厦门,以鼓浪屿为题材的国画作品——《鹭岛耸翠,凤花欲燃》,由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赠与连战。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与厦门山水画家群的艺术探索情景交融,相互辉映,具有鲜明而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水画“闽南风”正日益兴起,渐成气候。曾华伟无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大胆创新和艺术探索,他正试图摸索一种更好体现本土山水风貌特质的表现方法,或许,一种新的画风正在默默地酝酿蛰伏,等待破茧化蝶的一刻。

标签:曾华伟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